-
解脱的圣人也叫“无业行人”
妄想、颠倒、我执才是罪业;无妄想、无颠倒、无我执就是真净。比如释迦牟尼佛,也有金枪马麦之报,佛陀难道也是有罪业的吗?也是不清净的吗?显然不是的,佛陀内心清净,并无一相可得,金枪、马麦都如梦境一样,并无真实受者,只是凡夫以相论相,妄生分...
-
解脱的圣人也叫“无业行人”
妄想、颠倒、我执才是罪业;无妄想、无颠倒、无我执就是真净。比如释迦牟尼佛,也有金枪马麦之报,佛陀难道也是有罪业的吗?也是不清净的吗?显然不是的,佛陀内心清净,并无一相可得,金枪、马麦都如梦境一样,并无真实受者,只是凡夫以相论相,妄生分...
-
修行需要正知见、真用功
修行需要正知见、真用功。 真、正二字,所向无敌! 正知见就会看清因果缘起而无我无自性的空,一切都不会障碍。 真用功就是时时刻刻都提起正念,不停地提,不停地忘,忘了就提,忘了再提,朝于斯,暮于斯,刻刻提撕,念念提撕,一直努力...
-
解脱的圣人也叫“无业行人”
妄想、颠倒、我执才是罪业;无妄想、无颠倒、无我执就是真净。比如释迦牟尼佛,也有金枪马麦之报,佛陀难道也是有罪业的吗?也是不清净的吗?显然不是的,佛陀内心清净,并无一相可得,金枪、马麦都如梦境一样,并无真实受者,只是凡夫以相论相,妄生分...
-
只有自己才知道是否就在修行的路上
念佛参禅修密止观都是方法,而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却是不假修成的。所以,什么方法运用有效,能够断除贪嗔痴烦恼,即可以什么方法来修学,法无定法,对机者上,不必固执成见而反自障碍啊!为啥不能住于正念?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自己是否...
-
还戒体一个清净,才能够继续修行
修行人首先要持戒,通过持戒来保护戒体清净,才能保证如法用功,修行进位。就像我们种地之前都先要把杂草除尽一样,没有杂草的地就叫“戒体”,那是修行的基础,在这样的地里,撒什么种子就会长什么苗,修行起来才会有成效。如果犯戒、破戒的话,戒体不...
最新留言
test
test
test
贪着定乐,也是贪,也是只有自我,是自私。最后说的目的,到是有儒学、王学的经世致用的意思了。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