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净身业真言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净三业真言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安土地真言南无三满多。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以上真言诵七遍)普供养真...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No.842)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圆瑛大师著圆觉经讲义序自序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圆觉经讲义卷第四圆觉经讲义卷第五 圆觉经讲义序 清凉云:大以旷兼无际,方以正法自持,用则称体而周。具此三义,故名圆觉。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故。契经中有:...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谛闲大师遗著民国七年在北京戊午讲经会讲记原序题辞凡例释经题释译题序分文殊章普贤章普眼章金刚藏章弥勒章清净慧章威德自在章辨音章净诸业障章普觉章圆觉章贤善首章跋 原序 三藏十二分教,能诠所诠,千派万别,而同归于一。一者何?一如来净圆觉心也。...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智谕法师撰缘起述经题述经文 缘起 民国五十八年,奉师命至竹东五指山观音寺看庙。当时山路难行,香客稀少。自己拾柴,自己种菜,半农半樵,倒也安闲。 山上无有藏经,苦无修学之缘。随身带了一本圆觉经,是唯一的经典。每当课...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
明憨山大师著 此经以单法为名,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以圆照觉相为宗,以离妄证真为用,以一乘圆顿为教相。 以单法为名者,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圆觉二字,直指一心以为法体。此有多称,亦名大圆满觉,亦名妙觉明心,亦名一真法界,亦云如来藏清净...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王骧陆居士著 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
最新留言
test
test
test
贪着定乐,也是贪,也是只有自我,是自私。最后说的目的,到是有儒学、王学的经世致用的意思了。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
《金刚经》读感 佛经数目很多,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很难读完,更何况去理解不同经文的意思了。但有聪慧的人,像惠能虽然不识字,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也告诉读经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我觉得读佛经时应: 读其妙,拾其厚,持为大。或说:读其精妙,拾其厚重,持守为大。而不应: 读其谬,舍其厚,耻为大。或说:读其谬误,舍其厚重,耻辱为大。 《金刚经》我认为只讲一件事,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如果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有无数的财宝拿去施舍。第二个人也施舍和讲法,但他的施舍方式或讲法内容不因人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人所得的福报远比第一个人大。就像当年忍辱仙子在讲法时被割截身体,如果当时他想到要听他讲法的人的不同,如财富或地位,在被割截身体时就要心怀怨恨。《六祖坛经》中讲梁武帝问达磨其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说:实无功德。惠能解释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六祖坛经》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惠能杖打神会三下问打的痛不痛。然后解释说如果说不痛,就心如木石;如果说痛,就要心怀忿恨。我理解是因为神会说痛是被打的痛,就会起怨恨。但是走路摔倒也会痛。所以惠能说见与不见,就是常见自心过衍,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圣经》耶稣教导我们要爱。马太福音第五章43-45节说:“你们听过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你们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女了。因为他叫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金刚经》后面世尊给出四句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坛经》中五祖请一个供奉在步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要流传供养。后来省悟过来说:供奉不用画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经》约翰一书最后告诫信徒说:“孩子们哪,你们要远避偶像。”